摘要:首先在背部涂薄薄的一層潤滑劑,在脊柱兩側膀胱經進行走罐(將火罐吸附于背部,沿膀胱經來回往返推動),上背部和肩部為重點。時間約為5-10分鐘,使背部出痧或皮膚潮紅,然后在肩井、大椎、天宗、肩外俞等部位,閃罐(將火罐吸附于背部,再迅速取下,再吸附,重復操作)5分鐘,最后在上述穴位及疼痛反應點留罐10分鐘。

你有沒有想過是頸椎出了問題?

頸椎上承頭顱,下接軀干,既是脊柱中活動頻率最高的一個節段部位,也是神經中樞最重要部位,更是心腦血管的必經之路。而且它特別靈活,活動范圍較大。

長期伏案工作,低頭玩手機,容易使頸椎長期處于非生理性體位,頸部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,導致頸部肌肉及相應韌帶等軟組織累積性損傷。

頸椎病,是一種慢性疾病,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變所致脊髓、神經、血管損害而表現的相應癥狀和體征。

頸椎病患者現在已越來越年輕化

最新調查顯示,頸椎病的發病年齡已經從40歲提前到30歲,發病率高達15%!

冬季是肩頸痛多發季節,在其他季節感覺不明顯的頸椎病癥狀入冬后往往會顯現或加劇。冬季預防頸椎痛的發作就需注意保暖,進行適當鍛煉,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冬季預防頸椎痛的具體方法。

冬季為什么易誘發頸椎痛?

冬季頸椎病患者數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受寒。天氣變冷以后,暴露在外的頸部血液循環變慢,代謝物質排泄也減緩,導致局部發生腫脹。

同時,頸部肌肉受到冷刺激后,局部肌肉會保護性收縮,以避免過分散熱。這樣,頸部張力增高,出現力的失衡,導致頸椎間隙變窄,神經、血管受壓,增加了頸椎病的發病危險。

這一反應在頸部已有損傷的情況下就更容易發生。因此,寒冬時要特別注意頸部保暖,也不要經常低頭,不然容易誘發頸椎痛。

白天圍圍巾、晚上熱水敷

骨科專家介紹,冬季頸椎痛患者主要分為三類:

一是老年人因患骨質退變,從而誘發頸肩及肢體麻木疼痛;

二是夏季貪涼,長時間使用空調,風寒侵襲頸、肩等關節,導致秋冬疼痛頻繁發作;

三是不少愛美的時尚女性,冬季仍把“露肩”堅持到底,由此引發頸椎痛等。

骨科專家強調:保暖是冬季預防頸椎病的第一要務,上班族冬天出門時,最好穿上高領毛衣或圍巾,避免因頸部肌肉裸露而受寒。頸椎病患者晚上可用熱水袋外敷頸部,促進頸部血液循環,對緩解頸部肌肉痙攣非常有好處。

寒冷能使疼痛加重,不管是外出還是居家都應保暖防潮。同時,患者還要進行適度鍛煉,注意保健預防,才能有效預防頸椎痛的發生。

每天適當給脖子、肩膀拉拉筋

每天適當給脖子拉拉筋,讓脖子緩慢進行前、后、左、右四個方向的伸頸運動,以頸部肌肉有被輕微拉緊的感覺為宜,每個位置保持6秒,每次連續做3-5組,早晚各一次,可以放松、鍛煉頸部肌肉,預防頸椎病。

頸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,如脊髓型頸椎病患者,在洗臉、刷牙、寫字時,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。頸椎病患者在患病期間,要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運動,如擦高處的玻璃。此外,通過運動也可以有效緩解頸椎病,如打太極拳、做廣播操等。

頸部受寒后,局部對疼痛的耐受性降低,寒邪凝滯筋脈,肌肉痙攣、緊張度增高而使頸神經受壓,甚則肌肉僵硬、活動受限、局部血運減少,筋脈失養,逐漸使頸肩部疼痛加重。因此,要注意頸肩部的保暖,冬天應掖緊被頭或在護肩保護下睡眠,免受寒邪侵襲。

治療頸肩疼痛——肩井穴

這個按摩方法說起來其實也不新鮮,就是揉肩。

大家平常在家都經常會互相揉揉肩膀,但是具體揉哪里,怎么揉,每個人的做法卻不盡相同,也未必正確。實際上我們要揉的穴位叫做肩井。

快速取穴

正坐,在人體的肩上,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。

肩井穴是足少陽膽經的一個穴位,這個穴位有什么特別之處呢?

人體經脈中儲存的是腎之精氣化生的氣血,經脈像井一樣,而井口就在肩井穴。如果一口井里堆積了很多垃圾就會容易堵塞,需要及時進行清理,人體的這口井也一樣,拿肩井就起到了清理垃圾的作用。

穴位所在處肌肉豐富,淺層的斜方肌,中層的菱形肌、肩胛提肌,深層的豎脊肌等縱橫交錯。因此這里的經脈也與其他部位不同,存在著相互交錯的現象,如手足少陽經和手足太陽經,均在此縱橫交錯排列。當人體緊張疲勞或感受外邪時,這個部位周圍的肌肉痙攣疼痛,使整體頸肩背部出現明顯不適。

肩井穴怎么找呢?

一手摸到肩膀的外側,一手找到大椎穴(在低頭時后脖頸上凸起的骨頭下面的凹陷處),取兩者之間的中點,就是肩井穴,按壓會有明顯的酸脹感。

肩井穴的按摩手法很靈活,主要的手法是拿肩井,即將拇指放在肩井穴的位置,其余四指放在對側,前后對應用力,向上做提捏的動作,每提捏一次后稍作休息,再次提捏。也可以自頸至肩、由內而外做提捏動作,還可以拍一拍,搓一搓,動作要輕柔緩和,切忌用暴力,反復操作十次即可通暢局部氣血,緩解肩背部的肌肉痙攣。

這個方法很簡單,按摩之后人會感覺很舒服,很放松,老年人在家里沒事可以跟家人互相按按,年輕人在單位也可以找同事按一按。

走罐+拔罐

首先在背部涂薄薄的一層潤滑劑,在脊柱兩側膀胱經進行走罐(將火罐吸附于背部,沿膀胱經來回往返推動),上背部和肩部為重點。時間約為5-10分鐘,使背部出痧或皮膚潮紅,然后在肩井、大椎、天宗、肩外俞等部位,閃罐(將火罐吸附于背部,再迅速取下,再吸附,重復操作)5分鐘,最后在上述穴位及疼痛反應點留罐10分鐘。

刮痧+拔罐

方法一:刮痧部位選擇頸肩部風池、天柱、肩井、大杼、天宗及阿是穴,方向由上到下。前臂合谷、列缺、曲池連為一線,方向由上而下(曲池到合谷)。

在每個部位刮20次左右,以出現痧點為宜,即皮膚潮紅出現紫紅、紫黑色瘀斑或小點狀紫色疹子,2-3天刮1次。

方法二:將頸部及肩部充分暴露,把潤滑劑涂于頸肩部,然后手拿刮痧板以45度角刮拭,頸部由上向下,肩部由內向外,用力要均勻,風池、頸夾脊、大椎、肩井及督脈的頸部節段應重點刮拭,當皮膚出現紫紅色或紫黑色痧點時即可。

快速連結:骨科點點讚

R74ED41585DDFG


頸椎病真的只是頸部疼痛嗎?頸椎病治療小兒骨科疾病常見的診斷方法 具體有哪些產後漏尿很尷尬想要避免該怎麼辦一定要幫父母打通“心包經的阻滯點”,為什麼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86u6cd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